loading

EMC墊片:用於抑制高頻雜訊的介面阻抗控制

5G通訊、高效能運算和新能源汽車等高密度電子系統中,電磁幹擾(EMI)已從低頻傳導轉向GHz級輻射雜訊。傳統的「間隙阻斷」屏蔽策略已不再適用。相反,EMC導電泡棉必須重新定義為阻抗匹配元件,用於管理高頻電流路徑和表面阻抗。

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視角: EMC墊片作為GHz頻段阻抗調節器,重點在於阻抗特性、表面電流分佈和超越傳統選擇框架的多物理耦合行為。

📌 相關閱讀:導電泡沫是什麼?用途、應用與EMI屏蔽優勢— 導電泡沫材料及其在 EMI 屏蔽中的作用的基礎指南。


高頻下的新挑戰:傳統泡沫為何在 GHz 頻段「失效」?

當頻率高於1 GHz時,電磁波長會縮短,導致電子系統對微間隙和材料​​不連續性高度敏感。傳統的導電泡沫經常由於以下原因失效:

  • 塗層厚度不足:在1 GHz頻率下,銅的趨膚深度約為2.1 μm。如果Ni/Cu塗層厚度小於5 μm,電阻會急遽增加。

  • 開孔散射:具有毫米級孔隙的聚氨酯泡棉會散射電磁波,導致洩漏。

  • 黏合劑介電損耗:有機黏合劑層會造成高頻介電損耗,產生隱藏的洩漏通道。

使用 GHz 頻率下的 EMC 導電泡棉進行界面阻抗控制:梯度塗層、閉孔結構和受控電流分佈,以改善 5G 和汽車系統中的 EMI 屏蔽。


界面阻抗控制:從“導體”到“匹配層”

在進階應用中,EMC導電泡棉不再只是導體,它還充當外殼和結構之間的阻抗過渡層。康麗達實施了以下設計優化:

  • 梯度導電塗層:厚銀基層(>8μm)確保導電性,而鎳表面層可防止氧化並提高耐用性。

  • 閉孔微結構:精密發泡使孔徑維持<0.1毫米,最大限度地減少GHz波段散射。

  • 低介電常數黏合劑:介電常數<3.0的改質丙烯酸黏合劑可降低高頻損耗。


超越屏蔽效能:新的評估方法

除了標準屏蔽效能(SE)測試外,Konlida 也建議:

  • 向量網路分析 (VNA):測量 1–10 GHz 範圍內的 S21 參數以評估插入損耗。

  • 近場掃描:識別 GHz 等級熱點並驗證泡棉在電流路徑控制中的效能。

  • 阻抗譜:評估寬頻阻抗以進行精確匹配設計。

📌 另請參閱: EMI 屏蔽導電泡棉:技術參數和選擇指南— 為尋求詳細泡沫特性和選擇標準的工程師提供深入參考。

 EMC導電泡棉:電子系統中GHz級雜訊抑制和阻抗控制的新視角。


「精密控制」時代的EMC墊片

解決 GHz EMI 挑戰需要超越「導電性越高越好」的假設。相反,EMC 導電泡棉必須作為介面阻抗設計策略的一部分進行設計,以滿足特定頻率的需求。

康麗達EMC導電泡棉憑藉著不斷的材料創新和先進的測試方法,為下一代系統提供精確的EMI解決方案,確保5G基礎設施、高速運算和汽車電子產品的可靠性。

📌 探索更多:導電泡沫的演變:從基礎材料到先進應用— 導電泡沫技術如何在現代電子領域不斷發展。

上一個
康麗達導電泡棉加工客製化服務:從材料選擇到閉環交付
為您推薦
沒有數據
與我們聯繫
更有效率電磁屏蔽組件客製化解決方案專家
沒有數據
暴民:+86 189 1365 7912
電話:+86 0512-66563293-8010
電子郵件: sales78@konlidacn.com
地址: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胥口鎮東新路88號

ABOUT US

版權所有 © 2024 康利達 | 網站地圖
Customer service
detec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