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今的電子設備中,電磁幹擾 (EMI)已成為影響系統穩定性和功能安全的關鍵因素。 EMI 屏蔽可防止電磁波幹擾電路,確保在複雜環境下可靠運作。隨著5G 通訊的興起,電磁幹擾問題日益凸顯。
1. 功能性誤差和訊號失真
不受控制的電磁輻射會導致敏感電路出現誤觸發或資料傳輸錯誤。在高頻通訊系統中,外部雜訊會降低訊號雜訊比(SNR) ,從而損害訊號完整性。
 2. 設備間的干擾
在高密度整合系統中,不同模組之間很容易相互幹擾雜訊。有效的電磁屏蔽能夠提供電磁隔離,確保每個單元獨立且穩定地運作。
 3. 監理合規要求
全球主要市場都執行嚴格的電磁幹擾發射和抗擾度標準,如FCC和CE產品必須通過合規性測試才能進入市場,以避免召回或禁售。
如導電泡沫表面電阻測試所述
屏蔽效能取決於導電性。, 磁導率, 厚度和結構完整性。縫隙和接縫是屏蔽失效的主要原因——電磁波即使是透過微小的未密封開口也會洩漏。
導電泡沫墊片廣泛用於填充外殼接縫處的微小縫隙,恢復電氣連續性。其壓縮和回彈性能直接影響長期接觸穩定性。
如導電泡沫壓縮-恢復曲線分析中所詳述的那樣,壓縮力和回彈率必須與結構設計相匹配,以避免因欠壓而導致接觸不良或因過壓而導致損壞。
在實際應用中,導電材料會面臨溫度變化等環境壓力。
根據ASTM B117鹽霧試驗表明,經過 500 小時後阻力變化最小的材料是汽車和船舶應用的理想選擇。
如導電泡沫的鹽霧試驗中所述
康利達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導電泡棉解決方案:
表面電阻測試ASTM D4935
垂直接觸電阻MIL-STD-202G
耐鹽霧性能ASTM B117
壓縮組ASTM D3574
透過優化電鍍製程和基材選擇,康利達實現了導電性、彈性和耐久性的平衡,滿足了5G基地台的嚴苛要求。
正如在《導電泡沫電鍍工藝和電氣性能》中所討論的那樣,塗層的連續性、厚度和附著力是性能一致性的關鍵——而康利達正是透過精確的製程控制在這些方面表現出色。
有效的電磁幹擾屏蔽並非僅選擇單一材料,而是需要係統級的設計,以平衡電氣、機械和環境因素。只有透過全面的測試和驗證,才能實現真正可靠的屏蔽系統。
憑藉多年的材料專業知識和對國際測試標準的深刻理解,康利達提供可驗證和可重複的 EMI 解決方案,幫助客戶實現合規性和長期的產品可靠性。
